新闻资讯

睛陵故事|当医生成为患者:数十年的“视力将就”,在维视画上句号

发表时间:2025-10-20 访问量:17

在维视眼科,我们见证着无数人怀着对清晰视界的向往走进诊室。而当一位来自唐山的医疗同行——张医生坐在我们面前时,这场交流便多了几分特殊的意味。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务工作者,他比普通人更了解医疗的不确定性,也因此对手术决策更加审慎。他的故事,不仅关乎视力矫正,更是一场关于勇气与信任的同行之约。

张医生的视力问题始于学生时代截止手术前,左眼近视330度,右眼远视超过100度并伴有100多度的散光——这样的视力差异在医学上称为"屈光参差"。

"可能是因为双眼视力差异太大,平常视物感觉好像都正常"张医生解释道,久而久之,大脑学会了自动选择相对清晰的影像,日常生活似乎没有受到明显影响。这种独特的适应能力让他误以为自己"问题不大"。然而,这种"将就"的背后,是视力的逐渐妥协。

当单眼视力成为硬性门槛

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今年更换驾照的体检环节。那张看似普通的体检表,却成了他未曾预料的路障——单眼视力明显不达标的问题暴露无遗。

眼睛,第一次如此具体地干预了他的生活摘镜”两个字,也第一次这么清晰的印在他心头。可市面上众多医院、术式,到底谁更可信呢?

就在他为此焦虑时,一位不久前在维视眼科成功摘镜的好友,为他带来了关键性的信心。好友术后的清晰视界与轻松状态,成了最有说服力的"活案例"。

"我是学口腔的也算同行吧,也知道任何手术都有风险。"张先生说,"但听到朋友亲身体验后对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的肯定,那种分量是完全不同的。"

这种认可,远胜任何广告宣传。张先生终于下定决心,就是维视了!

现实规划的顾虑与抉择

然而决心之下仍有现实的牵绊。8月22日,他迎来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二次挑战。这是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关卡,备考压力巨大。

"任何一点不确定性,都可能影响考试状态。"张先生坦言。虽然期待早日摆脱视力困扰,但作为一名医生,他更明白稳定心态对考试的重要性。于是,摘镜计划再次被谨慎地推迟。

直至9月20日,张先生终于从河北唐山奔赴南京直奔维视。他提前了解到,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于志强教授会在此坐诊,这让他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更加有信心。

精准评估:个性化方案的制定

当得知于教授坐诊的消息后,张医生毫不犹豫,特意预约了专家号前来求诊——对于他这样双眼度数差异显著、又伴有散光的复杂屈光状态,个性化半飞秒无疑是理想之选。

在完成一系列详尽的术前检查后,张先生的屈光状态得到了全方位的精准评估。于志强教授基于数据,为他量身定制了“个性化半飞秒”手术方案。

“张先生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,”于教授耐心解释道,“由于长期不戴眼镜,他的视觉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代偿机制,这不仅关乎视力清晰度,更影响了双眼的协同工作能力。我们所要做的,不仅是通过个性化切削精准矫正度数,更要在此基础上,重建他双眼视功能的平衡与协调。”

专业而细致的讲解,层层剖析了手术方案背后的医学逻辑,让张先医生对即将进行的手术有了清晰的认知。身为医疗同行,他更能深刻理解每一个决策背后的循证依据与临床匠心。在于教授深入浅出的阐释中,他内心的最后一丝顾虑也随之消散。

手术日:从习惯性模糊到精准清晰

手术当天,张医生表现得异常平静。或许是对医疗环境的熟悉,或许是对医生技术的信任,让他展现出一种特有的从容。

手术过程仅持续了十分钟。当缓缓起身时,先生轻声说道:"比想象中还要快感觉……还不错!"

那个曾经因单眼视力不达标而险些搁浅的驾照,不再是问题。他的人生,在经历了一次勇敢的跨越后,驶入了一条更开阔、更明亮的轨道。

张先生从最初的谨慎观望,到辗转来到维视,再到最终享受清晰视界,是一种从内心升腾的、从容面对生活挑战的底气。从唐山到南京,这不仅是一次视力的矫正,更是一场对自我的突破与信任的交付。

他的世界,自此越来越好。、

电话咨询

025-86210506

24小时在线免费热线

微信
回到顶部